【健康科普】脑中风总是“事发突然”?警惕这6个高发时刻,再建康也别大意!

栏目:健康科普

日期:2024.12.05

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田地,

那么脑血管就相当于灌溉渠道,

用久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破裂、堵塞,

也就是脑中风。

脑中风往往突然发生,

一旦发生,

可能会对脑部造成极大伤害,

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夺去患者的生命!

这种病在老年人中比较常见,

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

脑中风目前已呈年轻化趋势。

那么脑中风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如何发现和预防呢?

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也叫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损伤的疾病。临床上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而脑梗死的发病率高于脑出血。

如何判断是否发生了脑中风

脑中风是急症,患者越早得到治疗,后期恢复就越好。因此,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能快速识别脑中风的早期症状,可以参考“FAST”原则进行识别。

脑中风的FAST原则

F:Face(面部)

患者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

患者能否做出对称的微笑表情?

A:Arms(手臂)

患者是否出现一侧肢体软弱无力?

患者的两只手臂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语)

患者是否出现言语不清?

T:Time(时间)

如果家属或周围人察觉到患者表现为上述任何一种症状,那么就意味着患者可能已经发生了脑中风,需要抓紧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在生活中,脑中风也常被称为“最快杀手”,发生往往就在一瞬间,而且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是那些看似健康的老年人,可能会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出现颅内出血状况,如不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救治,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如何预防脑中风?

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和体力活动减少等成为促发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往往平时无明显不适,因此对脑中风的危害常估计不足,对预防不够重视。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脑中风呢?

1.积极防治基础疾病

积极防治心脏病,如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及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为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危险因素,也需要积极的服药控制,把指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及时补充水分

夏季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少喝果汁、可乐以及雪碧等汽水,特别是冷饮,以免糖分以及电解质摄入过多而影响肠胃,导致消化不良。适量饮用凉白开水,以达到消暑降温的效果。

3.多吃蔬菜水果

夏季是瓜类蔬菜上市旺季,它们含水量较高。另外,瓜类蔬菜都具有高钾低钠的特点,有助于降低血压、保护血管。

4.室内温度别太低

26℃是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夏季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经常在不同温度的区域出入,忽冷忽热对血管非常不利,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5.保持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健康,但要避免高温时进行户外活动。

6.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情绪激动熬夜、过度劳累、便秘等。

切忌暴怒、爆喜,一定要保持情绪的平稳,因为情绪的过度波动会导致血压的急剧升高,易引发脑出血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大便的通畅,因为有时候用力大便、剧烈咳嗽,都有可能引发脑出血的发生。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盐、清淡饮食,多吃一些粗纤维的食物,多吃蔬菜等。

脑中风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疗的疾病,只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各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就能切实降低脑中风的发生风险。

注意脑中风紧急救治的黄金6小时!

脑中风患者的抢救时间就如同黄金一样珍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恢复有很大的帮助,一般在6个小时之内进行有效的救治,会使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大大下降。如果怀疑患者出现了脑出血,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送患者至医院急救。

来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