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守护生命的坚实“桥梁”—记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科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5.11.12

 

 

突发疾病、醉酒、斗殴、车祸……急诊科可以说是医院最紧张、最忙碌的一线科室之一。如果将一所医院比作医者与病魔做斗争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医生便是这个战场最前沿的“特种兵”。作为承担着兖州及周边地区院前急救任务的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科,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场场的“生死时速”,每天都有许多生命从死亡边缘挽回。

 

绿色通道

让急症患者转危为安

“叮叮……”急诊科值班室的护士条件反射式地立即接起电话,刚出发不久的急救人员开始反馈患者的情况。一名81岁的老人突然晕倒,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后初步诊断老人为急性心梗,按照医院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绿色通道规范要求,急救人员立即向医院进行了汇报。

接到现场的汇报后,值班室护士马上向抢救室值班医师进行汇报,随后与各相关单元进行联系,在患者还没抵达医院前,绿色通道的每个操作单位都做好了抢救准备。老人被送至医院后,查血、心电图等检查有条不紊的开始进行。与此同时,医生开始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介绍进行急性心梗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后,血管开通手术随后顺利进行。

从老人入院到梗塞的血管开通,用时不超过90分钟。手术非常成功,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暂时松了一口气。

徐晓伟介绍,为给急重症患者争取更多的黄金救治时间,目前医院已经开通了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外伤、急性心衰、呼吸衰竭、高危妊娠等急危重症的急救绿色通道,保证患者在入院后不交任何费用的情况下立即得到救治。医院自新院区启用以来,绿色通道已抢救了百余例急重症患者的生命。

 

先进设备

为急诊救治提供保障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新院区启用后,老院区的急诊救治功能依然保留,同时,医院还在漕河镇设立了急救站,如此一来,兖州城区、乡村以及周边地区的患者都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急诊救治。

“新院区启用后,急诊科还新配备了高档监护型急救车2部、普通急救车6部,更新配备了许多先进的抢救设备,如高端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全自动洗胃机等等。”徐晓伟表示,随着设备的提升,医院急诊科的救治能力也不断加强。

10月中旬,一位重症患者及其家属多次要求转院至福州老家进行治疗。1500多公里、患者还没有脱离危险期……徐晓伟和同事们心里有些没底。“患者及家属多次要求,我们只能尽量满足。幸好医院新配备了高档监护型急救车,我们也提前想到了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一一做好了准备。”徐晓伟介绍,经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这名患者安全抵达福州的医院。

在设备提升的同时,急诊科更注重医护人员技术的提高。急诊科定期进行各项急救技术培训及各项应急预案的演练,抢救设备时刻处于备用状态。急诊科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在第一时间内可为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治疗。

 

普及知识

让更多人懂得咋自救

在急诊重症监护室完成了一上午的查房,徐晓伟简单地扒了几口饭,准备到一社区普及急救知识。

“医院的院前抢救非常重要,而患者及其家属周边人员的急救知识普及更为重要。”徐晓伟介绍,许多的急重症患者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几分钟,在急救人员赶到时或许已经错过黄金抢救时间,如果现场能有人懂得进行自救,哪怕是简单的心肺复苏,都会给抢救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正是基于这方面考虑,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科会定期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人员密集的场所普及急救知识,并对部分人员进行心肺复苏等技能的培训。

“送来急诊科的都是情况危急的病人,每一个病人和家属都觉得自己的情况紧急,必须先得到救治。但我们人手有限,有时无法全部兼顾,病人或者家属就会情绪失控。”徐晓伟讲到,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在小跑中度过,不仅辛苦而且还经常遭抱怨,常年的工作环境让他们养成了一副好脾气,几乎可以说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名言越过时空,至今依然熠熠闪光,成为急诊医生们的座右铭。

 

科室简介:

济医附兖州院区急诊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济宁地区重点专业科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专业团队。建有急诊抢救室、急诊输液室、急诊留观室、急诊病房、急诊ICU,业务面积4000余平方米,共拥有在职医护人员102名,其中医师28名,护士74名。科室先后获得“济宁重点专科”、“济宁市五星抢救站”、“济宁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示范科室”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