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兖州】生命的摇篮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6.03.25

 

 

这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集体,她们崇高无私、默默奉献,她们用严谨的知识、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真诚的爱心,呵护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与安康,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期医疗战线的巾帼风采。她们就是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产科的医护人员。

生命绽放的地方

产科,是生命之花盛开的地方,也是母亲们崭新生命之旅启程的地方。走进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产科,映入眼帘的是粉白相间的墙壁、宽敞明亮的房间、整洁雅致的床铺、温暖贴心的提示、生机盎然的绿植,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在产科“母婴护理之家”,家庭式的月子套房里,没有“生硬”的医疗器械,电视、沙发、冰箱一应俱全。优雅舒适的环境,让产妇及家人置身于温馨的“家”中。除此之外,母婴之家还配有婴儿水育室、早教室、瑜伽室、发汗房、康复理疗室、奶瓶消毒室等专属功能房,为产妇及婴儿提供了全方位的身心服务。

“从产妇住院的第一天开始,哪怕只有几天的时间,这里也将是她们的家。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个特殊的家更加整洁,更加舒适,让她们放下负担,和我们一起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产科护士长张秀华说。

除了优雅的环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更是她们的不懈追求。多年来,产科始终坚持分娩全程监护,推出了胎儿中央电子监护、LDR产房(产休一体化产房)、无痛分娩、新生儿水育等业务,积极开展围产期保健、系统监护、高危妊娠监测、健康教育、育儿指导、优生优育咨询、母婴同室、家庭化病房、母乳喂养咨询等一系列整体化治疗及责任制优质护理措施,使人性化服务完全到位。在服务上,她们注重细节,把日常的医疗护理工作艺术化、精致化,把“微笑、优雅、严谨”贯穿于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为产妇创造出了一个温馨、信赖的护理环境。

难以平衡的天平

产科的工作苦、脏、累。而在这支114人的产科团队里,女性有113人。作为母亲、妻子和女儿,她们每天都要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每天都要在工作和家庭之间进行选择,而这些姐妹们选择的往往都是前者。因为,每当她们看到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健康地出生,看到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家庭从这里走出,她们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优良的职业道德品质是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前提。在产科,很多护士的大拇指都是弯曲变形的。产妇生产后,由于哺育经验不够,往往不知道怎样喂养孩子。每当这时,护士们就会手把手地为她们做示范,产妇乳汁不足或乳腺管不通,她们就要一点一点的为产妇做乳房按摩和疏通,有时仅一名产妇一做就是半个多小时。由于产科部门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扎堆生宝宝的情况,很多大夫尽管红着眼睛,拖着疲惫的身体,可强大的责任感依旧支撑着她们微笑着面对每一名产妇,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宝宝、每一位母亲。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医院特有的消毒气味中,这些医护人员们走过了清纯的少女时代,走过了炙热的青春年华,在紧张忙碌中度过一天又一天。晚上一个电话打来,就要在爱人的牵挂和孩子的哭声中披一身星光来到医院,不论严寒酷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这个团队里,既有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多年、为医疗护理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的老前辈,也有刚刚走出校园,单纯、活泼、阳光灿烂的年轻新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

产科是个技术性强、风险性高的科室,工作极富挑战性。面对两个人的生命,产科医护人员必须有极强的责任心和扎实的专业技能。

201511月,产科入住了一位特殊孕妇,入院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37+1周妊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贫血,瘢痕子宫。此次入院是为了择期剖宫产终止妊娠。看到这位孕妇,大家都替她捏一把汗,一场硬仗在所难免。朱燕主任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带领大家展开工作,术前评估、病历讨论、与孕妇家属沟通病情、联系手术室及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备血、术前准备,并在术前请到了济医附院本部知名专家廖更新主任医师进行督导。手术中打开腹腔后,发现子宫下段的血管迂曲怒张,最粗的如婴儿手指般粗细。面对这样的险局,团队机智沉着、配合默契,成功完成了胎盘打洞取胎、上止血带、徒手剥离胎盘、压迫止血、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等一系列操作,整个过程快速精准,一气呵成,尽可能地减少了手术出血,成功地保留了产妇的子宫。这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示了产科过硬的业务本领和强大的凝聚力。

为了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仅去年一年,产科就派出12名医护人员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各级人员参加相关专业培训二十多次。每月科室都组织两次以上业务学习及业务查房。每天在完成紧张劳累的工作之余,大家都利用休息时间认真学习专科理论知识,自觉书写读书笔记,工休时大家还经常交流学习体会,相互促进,相互提高。高标准、严要求,使全科医护人员人人本领过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