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保健医生不把下乡当负担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6.05.20
“选派200名医护人员作为保健医生,每月不少于三天入村巡诊,并将保健医生进农户与医务人员考核聘任挂钩,没有参加保健医生进农户和考核不合格的不得聘任上一级职务,年底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当年考核优秀资格,并视情节轻重低聘专业技术职务。”为了有力推进济宁市十大惠民工程之一—保健医生进农户,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出台《保健医生进农户考核办法》,保健医生入户情况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鼓励医务人员多下基层,多进农户,不仅要为村民提供免费健康服务,更要把健康理念带给村民,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村医手里有医院的门诊预约卡
前不久,在大安镇西葛村,65岁的张大爷从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呼吸内科主任郭景东手里接过免费体检卡。保健医生进农户,让张大爷这样的老人享受到了专家上门保健服务,而且每个保健医生都印制了惠民健康体检卡,根据实际情况发放给困难患者。
保健医生包村入户以来,郭景东收获了不少“粉丝”。“对医生来说,进村入户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也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农村医疗情况,想办法去解决农村患者看病遇到的问题。”
“保健医生都是牺牲休息的时间来巡诊,因此我会提前通知村里有需求的村民,身体不方便的就让他们在家里等,有急需住院的病人直接给包村的心内科主任杨建联系。医院里有了熟人,他们转诊、看病更加方便了。”聊起保健医生近农户的好处,兖州区新驿镇姜村的乡医姜有宽说。姜有宽服务1400多人。村里哪些人身体不好,他都记下来,保健医生下乡时就到家里通知。和很多村医一样,他手里还有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双向转诊和门诊预约服务卡,这些都是方便村民们就医的。
村里80多岁的翁爷爷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现在按时服药,还养成了低盐的饮食习惯;魏大爷的老慢支也趋于稳定了……现在保健医生成了村里最受欢迎的人。
村民逐渐产生了依赖和信任
保健医生进农户相关规定出台后,负责这项工作考核的工会办主任陶然工作量明显增加了很多,除了每周几次的巡查考核,每天过来咨询领取相关工作手册和登记表的医护人员也多了不少,“在过去的进农户工作中,有些医生比较随意,要求也不严格。现在很多年轻医生也提前计划好时间去安排保健医生的工作,并结合包村村民的健康状况主动学习,了解发病较高的疾病特点和病情变化,协调相关医生共同帮患者解决问题。而且,我们安排保健医生一起组成考核小组,让内行人考核内行人,既方便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有助于互相学习,改进工作。” 陶然说。
“看到年轻医生,很多老百姓起初不信任,年轻医生也把下乡当成负担,这是以前影响下乡主动性的主要原因。”医院肝胆胃肠外主治医师宋亚鲁说,“后来,我们转变工作方式,从村民的需求出发,多了解村民多发病的趋势和变化,用贴心的方式提供健康宣教和指导,村民逐渐对我们产生了依赖和信任。”
医院还规定保健医生进农户实行淘汰制。医院院长于世鹏表示,将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与医务人员考核聘任挂钩,就是要通过保健医生淘汰机制和约束性举措,促进医护改变服务理念,真正学会与患者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据了解,为提高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医院还为10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血压计,为村民发放2000张惠民体检卡,总价值60余万元,让村民切实享受实惠。
摘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