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晚报】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创伤外科——骨折治疗的新理念:微创和功能康复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6.07.2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创伤外科现位于2号住院楼6楼,额定床位48张,是一支拥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1人及护理11人的专业医护团队,其中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12人。该科室将高能量创伤造成的复杂骨折、多发骨折及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作为临床研究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骨盆骨折、四肢骨折、关节周围骨折,以及四肢骨肿瘤、骨髓炎、创伤性关节炎、慢性损伤性疾病等。
骨折微创治疗,降低手术风险
今年92岁的王奶奶,因“骻部摔伤”入院,经拍片等检查诊断为“右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由于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抵抗力弱,手术耐受力差。为此,创伤外科主任周宪华和他的医疗团队在给患者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后,讨论制定了适合王奶奶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PFNA微创手术。周主任说,股骨转子间骨折以往称为“终末骨折”,保守治疗死于并发症的几率极高,但手术治疗亦存在较高风险。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大多患者因为难以承受手术而失去手术机会。目前运用微创手术,采用骨折闭合复位PFNA固定术,手术切口仅3—4cm,单纯手术时间仅40分钟,降低了术中风险。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1个多月即下地行走。大大减少了家属陪护时间,从根本上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
周宪华向记者介绍道,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骨折,现代的治疗理念要求以尽量小的手术创伤减少对骨折局部自然愈合环境和患者全身情况的干扰,促进恢复,即通过微创手术来达到治疗目的。微创手术时只需要在远离骨折部位的皮肤上做1—2个小切口,对骨折进行闭合复位,将内固定物植入。不直接暴露骨折部位,无需剥离骨膜,减轻或避免对骨折片血液供应的进一步损伤和破坏,还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为骨折的愈合及患肢的早日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微创技术的应用,凸显了创伤小、出血小,愈合早、患者花费少的优势,并且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开大刀”手术。
创新治疗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
据周宪华介绍,人体长管状骨骨折是严重暴力外伤,一般均需要手术治疗,以往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多以钢板作内固定物,但术后经常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钢板断裂、感染、骨不连等。目前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最好的治疗办法是“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该技术难度相对较大,但效果好,并发症少,病人术后第二天即可行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相较于传统的“钢板”治疗而言,髓内钉固定更牢靠,对骨折端血运破坏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即使是复位欠佳,仍能很好的愈合。而且手术仅有几个小切口就能解决问题,对组织损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以前要做3—4小时的手术现在大多能在1小时内完成,大大降低了麻醉时间及手术风险,这让一些高龄病人或者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手术成功率大大增加。“坚强的固定”为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以往传统固定方式,血运破坏较重,创伤大,骨折愈合时间长,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延迟,造成很多患者术后关节功能障碍。
髓内钉属于“中心性”固定,同时符合骨折的微创手术理念,属于骨折微创治疗的方法之一。它要求尽量避免切开骨折部位进行复位。现代微创手术技术放弃了骨折部位“严实合缝”的复位,要求尽量保留局部血液循环以利于愈合,而且临床试验证明,髓内钉已成为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的“金标准”。
复杂骨折治疗的新进展
今年43岁的董大哥是河北邢台人,在兖州一家煤场打工,6月12日晚上11点,董大哥意外被工厂里的铲车撞倒,被送到医院时,身上多处外伤,经医生诊断,骨盆多发骨折并左上肢骨折,以及其他复合损伤。周主任说,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多由高能量外伤所致,多数合并休克及腹腔脏器损伤,该患者骨盆骨折损伤严重,骨盆环垂直、旋转均不稳定。作为创伤外科的重点研究领域,周宪华和他的医疗团队在治疗骨盆骨折上的医术已趋于娴熟。经过完善的术前检查及缜密的手术设计后于6月21日给董大哥进行了手术,手术顺利成功,董大哥的伤情日渐转好。
如今,关节周围骨折的病人逐渐增多,该骨折较为特殊,如治疗不当,发生关节功能障碍的几率非常高。张某,39岁,因“右肘部摔伤后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1小时”入院,全方位检查后,医生为其安排了手术。在手术过程中,进行了尺骨鹰嘴截骨,尺神经前移,充分暴露髁间骨折,之后进行骨折复位,垂直钢板固定。术后,无需行石膏外固定,早期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避免了关节僵硬的发生。周宪华向记者解释道,这个手术是该院首例利用尺骨鹰嘴截骨+“垂直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间髁上粉碎骨折,亮点就是术中复位好,固定牢,术后可以早期锻炼。
骨折的治疗,功能恢复居首位
骨折康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较为陌生或较为“模糊”的概念。但在该院创伤外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牢记着周宪华主任的一句话,即“治疗骨折,功能第一”。通俗来讲,在治疗骨折病人时,帮助肢体恢复原有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患者对骨折的整复、固定都很重视,但往往却忽视了患肢的功能训练。”
骨折康复是指采取积极措施,以消除创伤及长期固定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地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骨折从临床愈合到骨性愈合需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功能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骨折康复一定要在最佳康复时间进行康复训练,一旦错过最佳康复时期,肢体康复就会显得较为困难。而且,每名骨折患者的病情不一,所以在进行骨折康复时需要为其量身定制骨折康复训练,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程度、年龄以及整复、固定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
“为了帮助骨折病人尽快恢复,除了科室的训练室外还配有CPM机帮助骨折病人自行锻炼,专业医护人员指导、帮助病人进行科学地康复训练指导,为其制定康复计划,在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通过评估患者康复情况,不断调整康复计划。”周宪华说,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主。
作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的重点科室,创伤外科以“微创”和“功能康复”的先进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服务。周宪华介绍到,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是一种追求完美的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改进和创新,才能不落伍,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高、精、尖的服务平台。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创伤外科主任:周宪华
周宪华,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济宁市骨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师从于“解放军88医院博士生导师孙磊教授”。在关节及运动医学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从事骨科临床20余年,曾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及“解放军第88医院”进修学习骨伤骨病专业。擅长对骨盆及四肢骨折的手术及保守治疗、对各种复杂复合损伤及严重骨折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并且注重患肢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治疗骨折,功能第一”,积极探索和掌握创伤领域的先进理念及治疗方式。尤其以“微创”的理念指导临床,小切口进行髋关节置换(约10cm)、长管状骨中心固定(切口仅3-4cm)、关节镜下胫骨平台骨折固定以及“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等。在“微创”及坚强固定的前提下尽早给以患肢功能锻炼,使患肢功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除此之外,对颈、肩、腰、腿疼等慢性损伤疾病亦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曾独立完成《关节滑液对重建韧带腱骨愈合的影响》科研课题研究。在骨伤、骨病领域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