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院前急救,争分夺秒铸造生命通道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6.07.26

 

 

 

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最脏,每天不是接车祸就是接外伤;也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最累,没有白天和黑夜,连正常的休息时间都没有保障;还有人说这里的工作最烦,只要120指挥中心派车命令到,哪里需要哪里去……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急诊医学科却活跃着一支优秀的团队,他们任劳任怨,每天都在与死神进行着较量。

争取每一分钟和时间赛跑

“嘀嘟嘀嘟……”紧急的鸣响打破院前急救中心片刻的寂静,救护车正快速地赶往患者所在地。这是一场生死争夺战,小小的耽搁就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然而,这种与时间赛跑、紧急救治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院前急救上演。

院前急救的英文是Firstaid,中文意思就是第一救援者,和普通医护人员不同的是,院前急救的医护人员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快”,说话快,走路快,做任何事情都是雷厉风行。而这个特点,是由他们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

对于从事急救工作12年的郭庆军护士长来说,作为院前急救的一员,他的生活中除了家庭就是医院,“家里人经常说,我这十几年工作下来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做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走路快说话快。”郭庆军告诉记者,每次回到家或者和陌生人交流时,他都刻意提醒自己放慢说话的速度,“这都是和我的工作有关系,做院前急救,我们要具有极快的判断能力以及极强的应变能力,对现场做出评估后对患者实施抢救,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便是和时间赛跑,为患者争取每一分钟。”

选择这份职业就从未后悔过

急诊科与其他普通科室不同,这里的病人往往都是危重病人,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让一名生死垂危的患者丧失生命。在这里,生与死只有一步之遥。

“急诊的体现就是一个‘急’字!就诊病人病情危急,只要见到病人,所有的诊断、治疗必须立刻执行。同时,急诊病人的抢救不是一个人的事,必须团结协作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易殿航是济医附院兖州院区院前急救的一名普通男护,说起院前急救工作,他深有感触。

“记得冬天的时候,济宁经历了一场暴雪,在夜间接警了一起交通事故,到了之后才发现车是翻到旁边的深沟里,天黑,温度极低,路上全都是雪水,走路深一脚浅一脚,但即使这样,也没有一个人抱怨,找到伤者就立即实施救援,生命高于一切。”易殿航说,很多时候将病人抬回医院后,才发现自己也被周围的树枝或者其他东西划伤了。但是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职业,他从未后悔过。

精工利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要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只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技术能力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及业务技能训练。”急诊医学科主任徐晓伟说。

为不断提高科室诊疗水平,兖州院区急诊医学科始终将急救医疗质量放在首位,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打造高质量的前沿科室在不断努力。

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医疗技术水平的可靠保障。近年来,医院不断加大对急诊科急救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对硬件设施的改造。在急诊ICU内,多功能监护仪、床旁血滤机、床旁血气分析仪、移动查房车等各种高端生命支持设备一应俱全,从而为科室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设备支持。如床旁微创气管切开术、床旁持续血液净化、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术等先进手术均在这里有序开展。

“我们通过患者病情的相关影像资料分析来和患者家属交流患者病情,让家属更直观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徐晓伟主任告诉记者,为有效和患者家属沟通,科室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专门开辟了这样一间特别的“医患交流室”。细微之处,无不彰显着高质量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