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张文海魏华两医生傲雪“打病毒”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20.02.19

215日夜的一场大雪,让早春陡然料峭起来。在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东南角,盛开的腊梅傲雪凌霜,如同此刻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纵有雨雪风霜依然奋进向前。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张文海、魏华两位医生是兖州区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应急队伍第一梯队人员,123日,被派往区铁路医院支援疫情防控救治,如今已奋战20余天,没回过一次家,没能当面给父母问声好。

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张文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战

122号,腊月二十八,当晚,张文海接到医院通知,次日早8点前到达区铁路医院,在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开展疫情防控救治工作。

2003年非典时期,我曾经参与过门诊值班工作,对这类突发事件有一定的经历。接到通知后,心里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国家和组织培养了我,在国家有召唤时应该回报祖国!紧张是因为身后有父母、爱人和孩子,怕万一对不住他们。”父母年事已高,因为怕老人担心,张文海没有告诉父母,只是简单嘱咐了下爱人,收拾好随身物品和平时吃的降压药,准备第二天未知的战斗。

尽管张文海有着18年的临床经验,但发热门诊第一天的门诊量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从早到晚都在采集病史、查体、分析病情、收治留观、采集标本、书写病历,下午3点半吃了中午饭,晚饭直接就是忙得顾不上吃了,一直到凌晨以后才稍微缓下来。”

124日,来自区中医院、区铁路医院、区九一医院的医疗支援队伍抵达,才让张文海松了一口气,6名医生组成三班制的医疗组,护理人员也都是业务骨干。

在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们第一次用上了成人纸尿裤,也经历着上班8小时不喝水、下班猛灌水的体验。尽管上了火,也犯了鼻炎,但张文海更佩服的还是一起战斗的同仁们。“工作紧张又繁琐,但是大家都非常忘我地工作,特别是护理人员,有的小伙子因为缺水,出现了输尿管结石,但依然坚持工作;还有位男护士将订婚日期延期,主动来医院工作,都特别让人感动。”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此刻,我们有同一个目标,就是消灭病毒。”张文海说,医患之间的理解体谅也为战胜疫情注入力量。“有一天我在为一位留观患者取咽试子样本,患者没忍住咳嗽,飞沫喷在了我的面罩上,这位患者就一直在说对不起,我就反复安慰他:没关系,这是正常的。”

“大年初一,我让爱人跟父母说了一声,我不能过去拜年了。我母亲是位老党员,她很支持我。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挺立在前。25日,我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请组织考验我。”

呼吸内科副主任魏华:有患者的理解,忙也温暖着

122日,魏华参加完医院举行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晚上正在复习培训的内容时,医院通知他第二天一早前往定点医院支援。魏华的爱人在医院护理部工作,两人商量着,执行疫情防控任务重要,先不跟父母说了。

大年二十九没见着人,大年三十还不见人,魏华的父母起了疑惑,一问才知道去了铁路医院执行全封闭的诊疗任务了,“他这刚从新疆回来没多久,又冲上去了。”

2018年,魏华被选派到新疆英吉沙县开展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父母已经习惯了他长时间不在家的状态,但听到他在隔离病房工作,仍是免不了紧张和担心。

由于工作繁忙,魏华无暇与家人联系,两三天才得空打一次电话,“接通电话,女儿就问,爸爸,你又回去了吗?”想到春节不能陪伴在父母和孩子身边,魏华对家人也会感到些许愧疚,他说:“为守护大家而努力,这是我们的职责。”

再通话时,女儿已经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我告诉女儿,爸爸就是去打病毒了。你只要不出门,病毒就不会来找你了。”

懵懂的女儿对于害怕还没有太多认知,在面对情绪恐慌的患者时,魏华则会尽量安慰患者,淡化他们的恐惧感。“有的患者对隔离有抵触情绪,担心有感染的风险。我就会跟他们讲,你看我们医生护士天天在这里,不也是好好的。”让魏华感到安慰的是,很多患者听到医护人员从年前开始已经坚守了很多天,过年都没有回家时,都会说一句“你们辛苦了”,“患者也会嘱咐我们要做好防护,注意休息。因为有患者的理解和体谅,我们虽然很忙,心里也会感到很暖。”

张文海(左)魏华(右)出征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