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成功举办“2020济宁-兖州呼吸疾病诊治高峰论坛”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0.11.20

1118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在医技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2020济宁-兖州呼吸疾病诊治高峰论坛。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林江涛教授、张晓岩教授、农英教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姜鲁宁主任,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刘瑞娟主任及各地市呼吸学科专家200余人参加会议。医院院长助理丁超主持会议,院长牛峰海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院长助理丁超主持会议

院长牛峰海在致辞中首先对各位专家教授及同道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呼吸系统疾病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基层有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在今年特殊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防治能力整体水平提升有迫切需求,对呼吸与危重症学科的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论坛,搭建了专业领域学术专家与基层医务人员交流对话的平台,也为构建多学科交融的呼吸学科体系提供了机会。

牛峰海院长致辞

会议中,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专家针对《长效胆碱能药物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和治疗》、《影响慢性气道疾病患者依从性的因素及改善策略》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来自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们分享了国际、国内前沿的临床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并就哮喘、慢阻肺发病机制、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案等专业课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的林江涛教授授课

多名呼吸学科专家现场授课

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郭景东讲话

本次论坛,进一步丰富了医院及周边县市区广大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对于慢性气道疾病诊疗知识的理论体系,开阔了思路和眼界,为带动医院慢性气道疾病管理水平的提升,努力打造具有特色和影响力的慢性气道疾病品牌学科,为区域内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持久的支持与不竭的动力。

(呼吸与重症医学科)

相关连接:

20201118日是第19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善慢阻肺生活,无论何人与何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慢阻肺的患病率在未来40年将持续上升,预测至2060年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人数将超过每年540万人。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

慢阻肺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阻肺主要症状、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有慢阻肺家族史等是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慢阻肺发病风险越高。因此戒烟是预防、阻止慢阻肺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与此同时也要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

另外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加强营养。摄入充足的优质蛋白,如鸡蛋、鸡胸肉、鱼肉、瘦牛肉、坚果、豆浆等。

同时科学运动也十分重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并在上举时呼气等。

对于罹患慢阻肺的患者可以通过吸入药物及肺康复训练改善肺功能。吸入疗法:慢阻肺需要长期治疗,吸入疗法是首选,具有操作方便、便于携带、副作用小等优点。治疗目标是防止疾病进展、减轻症状、改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状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急性加重、降低死亡率。肺康复锻炼:肺康复是一项综合的干预治疗措施,内容包括运动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营养措施。它是基于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患者躯体和心理功能,提高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长期依从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造成的症状负担,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及自主性,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参与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长期健康行为。

济医附院兖州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第二批全国慢性气道管理示范单位,近年来在慢性气道管理中开展大量工作,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认识,改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开展肺功能的基础上,医院引进大激发试验及呼出气一氧化氮仪,并与中国哮喘联盟合作成立哮喘诊疗分中心,开设哮喘门诊、慢阻肺门诊、戒烟门诊等专业特色门诊,为慢阻肺及哮喘等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提供专业、系统、全面的诊疗服务,使慢性气道疾病患者呼吸更顺畅、生活更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