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上的光辉榜样丨聆听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优秀护士长的暖心守护故事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5.05.12
护理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在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科室护理团队主心骨的护士长们竭力托举生命重量,点亮健康之光,用匆匆的脚步丈量着护理工作的宽度,用无私大爱拓展着守护生命的广度。寒来暑往,他们初心不改,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在第114个“5·12”护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近距离聆听来自医院6名优秀护士长奉献与坚守的故事。
乳腺甲状腺外科/胸外科病区护士长 程国利
20年扎根临床一线 做护佑患者的贴心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病房的窗户,程国利带领同事开始了新一天的护理查房。从2005年戴上燕尾帽那刻起,她用二十年韶华在临床一线这片“生命高地”上,书写着南丁格尔精神的时代注脚。
在胸外科高强度与高压力并存,面对复杂病情和高风险手术,护理工作强度大、节奏快,对护理人员身心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面对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危重患者,程国利带领团队迅速响应,配合医生在黄金十分钟内完成术前评估、建立静脉通路、完成胸腔闭式引流,将护理操作精确到秒的救治流程,化作托起生命方舟的坚实臂膀。
在10余年的护士长管理工作中,也给程国利带来了不一样的成长阅历,她始终坚信只有团结协作的团队,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谈及未来,她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能继续提升自己和团队的专业水平,引入更多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贴心的护理服务。”程国利坦言,一个人虽然走得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护理之路任重而道远,希望可以与团队成员共同携手,并肩前行。
急诊门诊护士长 王金星
17年逐光而行 在急诊书写守护传奇
急诊科是分秒必争的地方,初到医院急诊遇到护士长王金星时,他还在跑前跑后地忙碌着。这里面积虽不大,但王金星每天走上一万多步却是常事。
“多年的护理工作,让我深知这份职业的神圣与艰辛。”王金星直言,急诊是医院的重点窗口,这里急症、重症患者多,抢救速度至关重要。数日前,伴随着急救车的鸣笛声,一位心脏骤停患者被推进抢救室。王金星带领的急诊护理团队迅速反应,与医生争分夺秒的展开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在团队紧密配合下,当监护仪终于重现生命律动时,那一刻,他深刻感受到了护士的责任与价值。
“年轻的时候也曾有过迷茫,但是面对患者渴求生命和健康的目光,我毅然选择坚守一线。”王金星说,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及家属,恶语相加也会发生,但对于这些他并不去在意,因为他已经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抢救患者生命上。“多年工作,我收获了患者的信任,也见证了我们团队的成长。”谈及未来期许,他希望护理团队能不断提升技能,用专业和创新托起更多生的希望。
神经外科病区护士长 彭利敏
18年春秋流转 以匠心筑牢颅脑健康防线
“神经外科患者往往病情复杂,有的刚经历脑部手术无法言语,有的因长期卧床需要日夜照护。”彭利敏坦言,0.5毫米的瞳孔变化是病区无声的警报,颅脑术后患者15分钟一次的翻身是精准的节拍器。
在彭利敏心中,医疗技术的尽头,是人文关怀的起点。初入神经外科时,她注意到一位老年患者眉头紧锁,反复揉搓腹部。对于这种长期卧床患者特有的沉默呼救,她已了然。由于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老伴年事已高,彭利敏主动提出帮助抠便的建议。“孩子你还小,我还能坚持。”面对老人的拒绝,她开始做起了思想工作。最终老人同意。当彭利敏完成抠便后,老人瞬间泪流满面,抱住她哽咽道:“孩子,谢谢你。”
从普通护士到管理者蜕变的成长之路中,让彭利敏学会了“双重看见”,即看见肉眼不可见的危机,比如癫痫患者的微小肌阵挛;看见人心深处的需求,比如长期卧床患者渴望被尊重的目光。“这些年最大的幸福,是患者把感谢纸条塞进我口袋的瞬间,是出院老人专门回来带来的一把红枣。”彭利敏称,希望护理人能像蒲公英一样,把专业和温暖散播得更远。
重症医学科病区护士长 张程程
20年初心如磐 做生命线上的守护者
重症监护病房内,监护仪的滴答声交织成生命的韵律。护士长张程程轻步走到床旁,为昏迷患者调整输液流速,指尖触到患者微冷的手背,她下意识将手往被子里塞了塞。这个动作,是她在护理岗位上坚守20年的日常缩影。
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令张程程感触颇深,回忆过往,她说曾有一次从深夜11点到第二天的8点,连续抢救了三名患者,直到患者都转危为安后,一直紧绷的她才敢长出一口气。“这里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也是点燃希望的地方。”从普通护士到护士长,张程程始终扎根临床一线,在患者病床间穿梭忙碌,用精准的操作和敏锐的观察,为危重患者筑起第一道防护墙。
“程姐事事冲在前,是我们心里的主心骨。”谈及张程程,与其共事10年的同事徐潇男侃侃而谈,“佩服”是他对张程程最为真切的评价。他说,初进院工作时,十几样护理操作张程程分毫不差地演示及细致地培训,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在张程程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病区护理单元多次获得优秀护理团队等荣誉。谈及未来,她则期望护理团队能够持续提升自我,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护理为患者的健康贡献更大的力量。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护士长 孙纹纹
21年编织防线 精研护理“心”内涵
转瞬间,已是孙纹纹从事护理工作的第21个年头。而在心血管内科这条随时需要冲刺的生命赛道上,她一待就是12年。“心电监护仪的每一声提示都牵动着生命的脉搏。”孙纹纹对这类警示信号始终保持着高度敏锐。每当监护警报响起,她总能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前一秒可能还在跟患者沟通,下一秒就要进行抢救。”正是这种瞬息万变的节奏,练就了孙纹纹“观心于微”的本领——从患者眉间的轻蹙到指尖的微颤,从呼吸频率的微妙变化到血氧饱和度的细微波动,每个细节都可能成为预判病情的密码。
两年前,她主动申请前往门诊做志愿者。在某日预检时,她的目光瞬间锁定一名面色惨白、胸口已持续闷痛72小时的男子,作为一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该男子的状况让孙纹纹心里敲响了警钟。指尖触及冰凉汗湿的皮肤时,她疾呼启动胸痛中心绿色通道,和同事迅速反应,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
当朝阳再次升起,她又是充满活力。谈及原由,孙纹纹直言,患者健康出院是她努力坚守的不竭动力。
儿科二病区护士长 王茹
14年暖心呵护 用爱浇灌生命之花
在儿科二病区,清晨的阳光总会与稚嫩的童声一同抵达。护士长王茹带着她的护理团队穿行在病房之间,白色护士服上跳动着彩虹色的姓名牌,那是孩子们亲手贴上的“荣誉勋章”。
“儿科护士要会七十二变,练就‘全能功夫’。”王茹说,面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她们是迅捷如风的急救专家;当年轻父母因初遇宝宝生病无措时,她们是手持科普图册的育儿导师;深夜里独自住院的小患者哭着找妈妈,她们便化作会讲三百个睡前故事的临时妈妈。护士们那些被体温计、输液管磨出薄茧的双手,既能精准完成一针穿刺,也能编出会跳动的蝴蝶结。
“这是一个小朋友出院时送给我的玩具小球,我一直都保留着。”谈起患儿,王茹眼神中满是温柔和喜爱。谈及同事,她则是满眼感动与骄傲。“多年的配合我们早已默契十足,一个眼神就能迅速配合完成工作;遇到危重患儿,所有人主动留下加班,毫无怨言。这些携手奋斗的时刻,比任何奖状都闪亮。”王茹坦言,护理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发展,将儿科病房打造成充满爱与温暖的小世界是她最大的期许。
(党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