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两项技术达到济宁市领先水平

栏目:医疗园地

日期:2015.01.25

1.间隔部心室电极植入术

我院是兖州区唯一一家具有起搏器植入资质的医院,该技术达到了济宁市领先水平。

与采用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相比,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可获得接近生理心脏激动顺序。室间隔起搏使血流动力学更接近生理状态的可能机制有:

(1)高位室间隔起搏时其激动点及顺序接近正常的心室激动点及顺序。

(2)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时,室间隔、左心室游离壁的除极趋向同步,可获得更加同步的心室激动模式。

(3)右心室高位室间隔起搏时能使心室电活动和机械活动同步化,改善心功能。

右心室间隔部螺旋电极的使用具有如下优点:

1)电极不易脱位,患者可较早的下床活动;

2)右心室流出道螺旋电极起搏操作简便易行,应用安全可靠;

3)易于拔除废弃的心室螺旋电极;

4)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提高心功能较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显著;

5)右心室间隔部起搏能更大程度的恢复正常心脏电生理激动顺序。

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CRT技术在心衰的治疗中已是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费用较高及适应症、风险方面的问题,目前兖州区只有我院开展该项技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

机制:重度心衰患者多存在心室收缩的不同步,CRT在传统的双腔起搏(即右心房,右心室起搏)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室起搏,左室起搏电极经冠状静脉起搏左室,通过多部位起搏恢复心室同步收缩。对于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这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显示出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

应用:目前CRT的适应症在扩大,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在心功能NYHAⅢ级且QRS时限延长的心力衰竭患者中行CRT治疗可以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优点:该技术通过多部位起搏恢复心室同步收缩,减少二尖瓣返流。对于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这种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以及生活质量,同时显示出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

缺点:CRT作为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使心力衰竭患者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总病死率下降了36%。然而,即使按指南推荐的标准选择患者,仍有30%~40%的患者对治疗无反应,甚至病情发生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