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用情融入护理 用心汇聚服务——济医附院兖州院区优质护理服务纪实
栏目:媒体医院
日期:2015.08.20
近年来,济医附院兖州院区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根据该院制定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活动实施方案长效机制的要求,对2010年以来开展的17个优质护理病房,按照修订后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第二批院级再验收,并实行挂牌公示、张贴《分级护理服务项目标准》,向广大患者公开了服务承诺,有的科室设置了倾听患者心声箱、责任护士联系册,还有的建立了微信群,及时为患者及家属进行各种答疑、指导,得到了患者家属的好评。同时护理部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工作,统一制作健康教育展板255块,并张贴于病区走廊,各科室也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通过一系列优质护理活动的开展,既保障了患者安全,又加强了医患沟通,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2015年上半年达99%以上。
提起护士,我们想到的是一顶别致的燕尾帽,一袭圣洁的白衣,感受到的是体贴、温柔和细心。她们与我们的生命同行,用微笑化解病痛,用言行诠释白衣天使的使命。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既洒满了她们的心血和汗水,也溢满了重获新生者的欢声笑语。
近日,记者走进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白衣天使,倾听她们的心声,感受着她们对病人的真诚关爱和殷殷深情。
用情护理 让患者如沐春风
护理工作是一个不断提升、永无止境去学习的过程,单纯的打针、输液、送药等医疗护理,早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心理指导、病情观察、饮食指导等也都是护理人员必备的专业素质。作为一名护士就应有一颗仁爱之心,以及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目前,“亲情化”服务已贯穿到了该院日常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成为该院护理服务的一个亮点。
“亲情化”服务是指在规范化、专业化服务的基础上注入亲情、人性化元素,注重服务对象的心理体验和对服务的满意度。“亲情护理”是一种最能体现人文关怀实现高品位服务目标的护理工作模式。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护士们设身处地把病人当亲人,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做到上班见面有问候声,下班回家有告别声,嘘寒问暖、细心照顾。每位护士在观察护理疾病的同时还注意到患者的心理状态,“察言观色”,让患者减轻疾病的愁云,脸上出现笑容,使患者乐观的看待疾病,保持愉悦的心情从而促进身体康复。
语言是一门艺术,是医患沟通的桥梁。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护理人员注意观察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情绪状态,及时给予他们心理疏导。因为患者喜欢被贴心照顾的感觉,护士们就主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主动为患者洗头、修剪指甲等力所能及的生活琐事……正是这些细节,让患者有最初住院时的谨慎小心,渐渐地与护士们成了好朋友。
李大爷是该院神经内科的老病号,由于病痛的折磨刚入院时他脾气暴躁,时常对护士发火,该科护士长吴勇修就仔细观察李大爷的病情与心情变化,慢慢地了解了李大爷的性格,除为李大爷做好基本护理外,还经常与老人开个玩笑,逗老人开心,成为老人的贴心人。
带着感情去护理,把患者当亲人,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好评。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贴心的话语、一颗火热的真心、一份细致的关爱,让患者、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在点滴之中奉献的真情。
细心呵护 延续生命之河
手术室如同战场,容不得一丝一毫的懈怠和粗心,对于医生、麻醉师是这样,对于手术室的护士们同样是这样。
作为手术室护士长的吕慧,每次接到手术通知,她都来得很早,带领护理人员把所有手术需要的器械、工具都准备好,即使是最简单的技术操作如取放无菌物品或打开器械包时,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无菌物品被污染,影响手术进行及造成不良后果。手术结束后,她们要清洗所有的手术工具,保证所有器械整洁、完好,才能离开。正是这样一群护士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才使得每一次的手术都能更快更好地完成。
一天,一位老龄手术患者,刚推进手术室,就因紧张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并不停地大声呼喊着手术室门外的儿子,正当医生无奈时,护士长吕慧来到老人身边,抓起老人的手,给老人战胜病魔的力量,并轻松聊起了家常。体贴和陪伴让老人笑逐颜开,生命体征也恢复了正常,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没有谁能设计生命的里程,也没有谁能为健康的起伏做出预期,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当生命遇到健康忧患的时候,患者希望握住的,是一双可以陪着他与病魔抗争的“天使”的手。正如手术室的护士一样,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细心琢磨患者的心思,满足患者需求。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每一位护士腰上都挂着一个小小的瓶子,护理完一个患者后,护士就会拿起瓶子,轻轻地往自己的手上喷几下。这样的瓶子,记者还是第一次见到,出于好奇,记者询问了吕慧。她告诉记者,那是一个手消瓶,为防止交叉感染,该院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必须配备手消瓶,做到及时消毒。
医院高度重视消毒隔离工作,有效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也加强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消毒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消毒意识。除此之外,医院还围绕院感基本知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感染控制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标准预防等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院感知识水平,将会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为给患者提供时时呵护,医院延伸医疗服务,开展了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服务。医院各科室设立电话回访小组,由专门人员负责,严格建立回访档案。护士长负责协调和监督回访质量;患者出院前日,责任护士就与患者进行沟通,收集患者日常生活相关资料,做好记录;责任护士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恰当时机与患者电话联系,进行健康指导,并记录回访结果,根据患者提出的建议及时改进。同时,护理人员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患者可以随时咨询,大大增加了医患双方的互动性,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增加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全院合力 提升护理品质
近日,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发现呼吸机主机突然出现黑屏,于是,她立即检查呼吸机性能,并请求帮助……这样惊险的事件,其实是该院护理部与医学装备部联合在重症医学科举行的“呼吸机使用中故障应急预案”模拟应急演练。
护理部主任李玉杰说,该院经常举行这种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检验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规范了急救流程,提高了突发状态下各科室反应处置能力和协同能力,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马不激不跃,士不激不进。”为此,医院把护理团队创建学习型团队,作为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的重要途径,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终生学习,从多方面提升团队的学习力和成长力。
为提高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医院护理部除对全院新员工进行岗前教育外,还开展了新聘任护士岗前专题培训班。由护理部主任、副主任、经验丰富的临床科室护士长、护理技能操作能手组成。课程设置涉及医院组织文化、环境、护理核心制度、护士职责及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服务礼仪规范、护患沟通技巧、优质护理以及基本护理技能操作等相关内容。为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他们还特别增加了电子医嘱处理、电子体温单绘制、电子护理文书书写等方面内容。通过培训,新聘护士对护理整体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临床护理工作的信心,缩短了新护士的岗位适应期,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夯实了基础。“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护士长是护理系统的基层领导干部,是科室护理工作的具体领导者和指挥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在管理上,该院护士长坚持“以人为本”,推行“以老带新”,“以优帮劣”的机制,关心护士工作与生活,使科室内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医院加强护士长管理能力培训,邀请上级医院专家来院培训,推出了院内护理管理培训,内容涉及护理法律法规、护理安全、护理质控、人文知识等方面,全面提升护理管理队伍素质。此外,他们还定期派护士长外出学习先进护理理念,极大地转变护士长管理理念与服务理念,提高了护士长的理论素养,拓宽了护理管理的思路和理念,有力地促进了护理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护士是最美的行业,她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辉煌,却在平凡的工作中谱写着大爱。对于济医附院兖州院区的护理人员来说,她们更是用技高一筹的护理水平,用规范化的护理方式,用细节至上的护理要求,呵护着患者,也彰显了自身的价值,她们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愿这些美丽的天使们继续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新的风貌,创造新的业绩,让青春在白衣下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