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厘米博弈!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成功保住肛门
栏目:新闻动态
日期:2025.04.10
近日,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成功为一名肿瘤距离肛门仅3厘米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术后患者郑先生恢复自主排便功能,目前已康复出院。
“之前一直以为是痔疮,没想到会得癌症。”56岁的郑先生回忆,半年前出现便血、排便次数增多等症状,近1个月情况明显加重。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距肛门口3厘米处存在直肠腺癌病灶。“医生说要切除肛门做造瘘,我当时就慌了。”郑先生焦虑地表示,“不不不,我不想过挂着‘粪袋’的生活!”
“您放心,我们可以采取腹腔镜下手术保住肛门。”胃肠外科主任宋亚鲁在接诊后立即组织多学科讨论,经过影像学评估,确认肿瘤未侵犯肛门括约肌,具备保肛手术条件。但手术需在腹腔镜下精准分离括约肌间隙,既要彻底清除肿瘤组织,又要保护控便功能神经,操作难度极大。
(资料图)
手术当日,团队通过0.5-1厘米的微创切口,历时3小时完成肿瘤根治性切除。病理报告显示切缘阴性,吻合口距离肛门仅1厘米。“现在每天能正常吃饭,排便控制也很好,真的感谢医生让我和正常人一样活着。”术后两周复诊时,郑先生向医疗团队连声道谢。
据宋亚鲁主任介绍,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十余例距肛门3-5厘米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通过术前三维重建评估、术中括约肌间隙精准分离等技术,使90%以上患者术后控便功能达到优良水平。科室常规开展腹腔镜ISR手术的同时,联合放疗科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使更多局部进展期患者获得保肛机会。
专家特别提醒,直肠癌早期症状与痔疮高度相似。当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感等症状持续两周未缓解,应及时进行肛门指诊。临床统计表明,早期直肠癌患者经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85%以上。
(胃肠外科)